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论坛在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18•春)期间举行
在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18·春)期间,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论坛于4月28日举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管培俊,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晓玫,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负责人刘财,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马敏出席论坛。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小梅主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管培俊致辞
管培俊副会长在论坛上致辞。他说,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蓝图,对于人才强国战略进行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十九大之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讨论决定的就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我们要深入思考,全面正确准确地理解文件的精神。首先,《意见》是对整体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改革进行到现在,需要全面规划、整体改革、整体推进,是在原有改革基础上的深化改革。其次,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高等教育总体实力达到中上等水平”,但是“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样存在,中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无疑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高校师资资源的配置是否达到了中上水平?师资质量是否达到了中上水平?用人制度是否达到了中上水平?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与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还不相适应。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师资人才仍然是短板,用人机制是制约瓶颈。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第三,改革中,要在国家、高等教育系统和学校三个层面实现政策整合、形成合力。调整投资结构,支持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在关键环节实现突破,试行突破“人员总量、岗位总量、工资总额总量”“三个总量”的管理方式,实行编制、岗位、薪酬总量“备案管理”,全面赋予高校用人自主权。形成有竞争力的用人机制,促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晓玫致辞
黄晓玫书记在论坛上致辞。她说,师范大学是教师培养的摇篮,是教育之火的种源,是教师教育振兴的中流砥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新形势、新变化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锻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期盼。师范院校要主动适应对接服务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为教师队伍素质的可持续提升,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和人才支撑。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作报告
王定华书记以“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为题作报告。他从总体把握教师工作原则,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切实理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全力确保政策落地见效等六个方面深入解读了文件内涵。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他强调,要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党员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的标杆;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同时,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他还谈到,要从强化组织保障,强化经费保障和强化督导检查三方面全力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负责人刘财作报告
刘财教授以“如何选才、引才、用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为题作报告。2009年,刘财教授作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引进了黄大年教授。结合引进黄大年教授的实际案例,他认为,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科研能力还要有立德树人的情怀。在人才引进中要把握三个原则,第一,引进人才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热爱教育事业。第二,引进人才要具有科研引领能力。要重点关注引进人才的科研引领能力、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视野。第三,引进人才要具有奉献精神。在引才的同时还要科学用才,从生活关心到办公环境改善再到科研项目支持等各方面,为引进的人才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让引进的人才感受到荣誉感、归属感,人尽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马敏作报告
马敏书记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人才队伍建设”为题作报告。他谈到,建设一流人才队伍,第一,要依托学科优势,汇聚一流人才;第二,要依托开放优势,引进一流人才;第三,要依托平台优势,培育一流人才;第四,要依托政策优势,用好一流人才;第五,要依托办学优势,服务一流人才。他还结合华中师范大学的具体做法谈到,要始终把人才强校战略贯穿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建设一支结构比较合理、专业素质优良、师德师风高尚的人才队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小梅主持论坛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成果展